华为回归:剑指苹果,却挤掉了小米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2023年,科技圈最大的盛事莫过于华为带着Mate 60回归。国产7nm芯片、网速达到5G标准等话题赚足了眼球,再度引发科技圈的舆论热潮,让人不禁对2023年第四季度,华为手机的出货表现充满了期待。然而,尽管华为Mate 60的回归,对iPhone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依然无法撼动iPhone的市场地位,反而是小米戏剧化地被挤出了第四季度出货量TOP5的位置。I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363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苹果排名国内市场首位,荣耀、vivo、华为以及OPPO分别位列第二至五位。华为携带Mate 60强势回归挤进第四位,而小米则跌出TOP 5行列。此前,有观点认为,华为回归受影响最大的是荣耀,在华为手机因遭遇制裁而陷入低迷期后,荣耀吸纳了大量原来的华为用户,一举跃升到国产手机出货量的首位,成为了小米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如今华为的回归并未对荣耀造成重大影响,荣耀仍然位居国产手机第一的位置。而vivo、OPPO尽管在互联网上的声量并不如小米、华为,但“闷声赚大钱”的作风,使其在中国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小米之困分析人士认为,小米逐步落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内部决策失误之外,还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2021年,随着华为受到制裁,无法使用5G芯片而缺席了当年高端手机的竞争,给予了小米崛起的机会,小米趁势吸收了华为手机的部分份额,和苹果、荣耀成为了当年的受益者,而vivo、OPPO不仅无法分食华为的养分,在当年甚至出现了份额下滑的情况。然而,小米却没能抓住华为手机喘息的机遇,而错失了“增长”的机会。2021年,小米推出的高端系列手机小米11出现口碑暴跌的情况,屡屡被爆出Wi-Fi故障、烧主板、手机死机、手机发热重启等质量问题。甚至有忠实用户在视频平台发布吐槽,引发了广泛传播,扩大了影响。这导致小米2022年全年的营收表现均不理想,从2021年的每季度500亿元左右,下滑至2022年的每季度约400亿元。到了2022年年末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业务营收规模继续下滑到了367亿元和350亿元。然而,更大的难题是,小米手机还有大量的存货需要消化。为了抢占华为手机受到美国制裁带来的市场机遇,小米在2019年开始进行品牌转型,启动“红米”+“小米”的双品牌模式,红米通过性价比占据电商渠道,而小米则主打高端。为此,在2020年到2021年间,小米大幅扩张线下门店,同时增加线下门店的手机供应量,这引发了后续的库存难题。Wind数据显示,小米的账面存货在2021年年末首次突破500亿元,2022年6月末再创新高达到57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19.72%,为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对这些存货的消化一直延续到2023年。2021年,小米每季度平均售出600万台高端机,为小米提供了乐观的情绪,然而2022年则立马出现了反转,当年第一季度,小米高端手机的出货量就下降到了400万台。高端迷思高端化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心结。华为手机凭借海思芯片以及与徕卡合作开发摄影功能,而成功跨过高端的门槛。然而,紧接着等来的却是美国的制裁。这给予了其他品牌进入高端市场的机会。在华为开始受到制裁的2019年,小米开启高端化策略,在线下开启小米之家旗舰店、小米之家专卖店和小米之家授权店等零售模式,并在2020年推出高端产品小米10。然而,小米切入高端市场的时机,却已经没有了华为崛起时的同等条件。一方面是,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需求不振的局面,在降薪潮、裁员潮的打击下,消费者开始收紧荷包,减少支出,这让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缺乏足够的消费力支持。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技术处于停滞状态,不管是折叠屏,还是其他高端手机都缺乏技术亮点,无法带动“换机潮”。这不仅体现在中国手机品牌上,苹果尽管拥有更高的高端市场份额以及用户忠诚度,但在2023年年底,也开始因为创新不足而增长乏力。尽管数据显示,苹果占据2023年中国市场出货量TOP 1的地位,但iPhone的号召力却出现下滑,2023年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二级市场促销活动频繁。也就是说,是降价行为为消费者带来的消费动力。但在2024年,苹果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开年便等来市值的大蒸发。巴克莱降低了苹果的评级,认为苹果iPhone 15销售乏善可陈,并预期iPhone 16难有改善。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日前也发文表示,iPhone 16系列不会有任何“重大设计变化”。预计苹果最早要到2025年才会推出设计有重大变化的全新iPhone,以及更全面、更有差异化的生成式AI或应用程序。如今已经不是进军高端市场的好时机,甚至在高端市场里守成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而想要完成品牌向高端市场的跨越,则是难上加难。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