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当选院士难度变大了?今年36个计划名额没用,不再新增工程管理院士

时间:11-27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40

当选院士难度变大了?今年36个计划名额没用,不再新增工程管理院士

图源:pixabay11月22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本次增选后,我国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共873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978人。此次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4.7岁,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65岁,60岁(含)以下的占90%,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增选选出的74人中,女性科学家1人。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58岁,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6岁,60岁(含)以下的占81%。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撰文 | 王茜 严胜男颜宁、卢煜明当选此次增选候选人中,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备受关注。这是颜宁第二次参选院士。2017年,时年39岁的颜宁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名单,是当年最年轻的院士候选人,但最终遗憾落选。同年,颜宁离开清华大学,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有言论猜测颜宁的出走与落选有关。2020年,颜宁曾在微博解释称,“我做什么一向都比较随心所欲,别人看重的于我可能还比不上一顿美食一场酣睡。对当年落选CAS(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很多师长替我不平,但我是当成一件好玩的事全程旁观,除此并无感”。出走5年之后,颜宁于2022年宣布全职回国,参与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次年受聘担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就在院士名单放榜的前一天,深圳医学科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宣告成立。长期以来,颜宁致力于结构生物学中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2014年,她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是膜蛋白领域最受瞩目的科学难题。除此之外,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卢煜明也是本年备受关注的新院士。他于2022年摘得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也是被视为国内距离诺奖最近的生物学家。他的一项发明——无创产前检测(NIPT)帮助无数孕妇免于痛苦,只需要在母亲血液中便能获取胎儿DNA,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卢煜明是工作和生活的旅行者,闲暇之余,他会向同事推荐他去过的美好地方。在《知识分子》2022年的采访中,卢煜明介绍道,“我就像是一个科学旅途中的旅人,去一些我从未去过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看到 ‘某些风景’ 的那个人……成为第二名,就意味着成为失败者中的第一名。”此前陷入举报风波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候选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现已落选。根据网传,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对其提出了六项举报内容,包含学术霸凌、学术腐败、恐吓威胁举报人人身安全等。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胡大一表示,“举报信是本人写给中纪委和中科院纪委的,我从未在正式渠道发过,不知谁发在网上”。据《第一财经》报道,11月22日,霍勇委托律师发布声明,正式启动法律程序,并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起诉。历年当选的院士中,免疫学专家曹雪涛是当选时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当年(2005)40岁。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卢柯研究员在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当年37岁。“工程管理学部”不再单列增选院士“从增选结果来看,202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79名,实际当选59人;工程院院士增选计划名额不超过90,实际新当选74人,计划名额与当选人数落差比例,自2009年以来历次增选中最大,”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告诉《知识分子》,“可以说改革效果凸显,对院士的评价标准更严格”。(注:两院院士增选2005年以前是过半数当选,2007年开始改为2/3多数当选,由于初次改革,当年和2009年的选举都缺额很多。后来逐步完善选举细则,情况得到改善。)此前饱受争议的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今年不再单列增选院士。工程院发布的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由2021年的九大学部变更为2023年的八大学部。该学部在2000年设立,历经两次工程院院士大会得以通过,有人认为这说明了院士制度的创新和进步,也有不少院士对此质疑,担心该学部成为“官员和企业家的俱乐部”。同时,过往院士增选名额分配到学部,今年为了打破院士增选学科不均衡的现状,为院士增选名额明确学科方向。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分配此外,今年院士增选从推举细则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动。每位院士由过去可以推荐3个候选人改为只能推荐一位候选人(含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65岁以上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向”改为“65岁以上候选人需要2名院士推荐,且须有1名院士所在专业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参评专业学部相同,或两者专业相近”。同时,新增了“推荐回避制度”,回避范围为直系亲属和主要旁系亲属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师生关系。担任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院士,任职期间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而组织推选名额大幅增加也被认为是此次亮点之一。2021年组织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总名额不超过60名,2023年则为120名。组织推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总名额也从2021年的166名增加到2023年的260名。打破“院士评院士”传统今年的评选流程上也出现较大变化,首次采取外部同行专家评选和院士增选大会选举相结合的方式。第一轮各个学部由没有参评的数十位长江学者、杰青等外部专家进行投票,此举被视作增加候选人跑关系的难度,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院士的权利。历次院士增选时,社会普遍关注如何杜绝“跑关系”现象。巨大利益和诱惑之下,曾有贿选丑闻曝光。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他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但两次未当选。张曙光曾当庭供述,其收受企业2300万元,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此外,新京报也曾报道,张曙光参与院士评选的个人著作,涉嫌专家团队在集中时间段内集体完成,以上均引发舆论哗然。就此,中科院曾回应,并未收到过与张“花钱参评”相关的投诉,“如在有关方面针对张曙光的司法调查中,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除其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外,中科院还将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在今年院士增选启动前,两院首次颁布了增选中“防止说情打招呼”的办法。其中均明确规定,说情打招呼是指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个人或单位以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等方式,开展请托、游说、拉票、助选、贿选、打探增选信息等活动,干扰评选、评审、投诉调查处理等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行为。两院均规定,对于实施说情打招呼的候选人,经查实后,永久取消参选资格。中科院规定,“如已当选,按照程序取消院士称号”。对于涉及说情打招呼的院士、外部同行专家,中科院规定,针对院士,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针对外部同行专家,永久取消其增选工作专家资格、参选院士资格,同时将相关情况书面通告其所在单位及上级部门,以适当方式通报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建议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工程院在其通知中规定,“对违反规定私下接触候选人,发生不当交往、利益交换的,视情节给予停止一定期限提名权和选举权直至撤销院士称号的处理。”院士是中国最高的学术荣誉,过去十余年来,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一直未断。诸多学者呼吁“院士应该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去行政化和利益化”,但实质进展依然缓慢。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